数据运营的有什么乐趣?
如果真的知道数据在哪里,怎么理解那些数据,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根本就没有秘密,早就赚大钱去了。也因为这样,很多的数据都是核心机密,对外发布的数据通常都不是那么有价值。当然如果是很懂数据的人,公开的数据都已经很有用。
1、带着目标看数据,数据才有意义
到处都是数据,数据无处不在。要关注什么数据,需要什么数据,与目标有关。心里没有目标的时候,大部分数据都没有什么意义。
使用性的数据:比如活跃。
几乎所有的产品,都会关注活跃这个指标。原因很简单,做了一个产品/特性,总是要有人用才有意义,产品负责人会定义自己心中的活跃。
延伸开去,注册、开通、使用(写操作),绝对值以及对应的比例,都属于这个范畴。
营收相关:交易额、交易量、客单价、付费率、用户每月平均消费、单笔付费额等等。
关心营收的时候,跟钱相关的数据就特别重要。同时引申到影响最终收入的各种数据。有时候靠量取胜,有时候靠单价取胜,单独看其中一项意义都不大。
2、数据正确比一切都重要
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到数据不正确。在我的工作经历里,被挑战数据不合理,或者自己忽然发现数据不对,去检查数据定义,数据上报,重新提取数据,都是很悲催的事。然而如果数据错了,所有的解读都会是错的。
3、平均值VS分布
平均值很多时候没什么用。每次国家发布什么民众的平均收入,有什么意义吗?大部分人都知道贫富差距多大。其实我更想知道,一个城市里,大部分人的收入是怎样的,我想知道分布。看新浪微博发布的自媒体收入,平均一下,每个人年度收入几块钱,难道要得出自媒体赚不了钱的结论吗?看签约自媒体的收入占了大部分,这才是有意义的。
4、数据的解读可能是错的
同样一个问题,在不同的时间段,由于人主观的想法,有可能错误地解读数据本身。这个就不好提及案例了,但是真的是有的。
一直都有听说过,某些咨询公司,其实是很有手段地在处理对数据的解读。同样的数据,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,其实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,得出不同的结论的。
免责声明:稿件文字来源于中国木业网新闻部原创,图片由相关企业提供,如涉及版权问题,由该企业负责,并请版权方联系本网,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