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只松鼠线上线下“两条腿”并重,新品牌半年亏损近5千万
8月17日,三只松鼠发布2021年半年报,其净利润和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提升。
近些年,三只松鼠紧跟社会趋势发展,在电商红利逐渐退却后,开始走向线下、线上的均衡发展;伴随三胎政策的推出,打造子品牌“小鹿蓝蓝”发展婴幼儿营养辅食等产品;此外,随着零食行业迈向新的阶段,三只松鼠在产业链方面也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“联盟工厂”。
不过,对于这些战略计划的成效如何,尚需时日检验,该公司董秘办人员对中国科技新闻网说道:“再给我们一点时间。”
加重对线下业务布局
三只松鼠2021年半年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约为52.60亿元,较上年同期微增0.17%;净利润约为3.52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87.32%;扣非净利润为2.64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72.10%。
实际上,三只松鼠自面世之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不错的发展态势,这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。作为一家以电商为起点的零食企业,三只松鼠恰好赶上了电商发展的红利期。它凭借着“坚果+精选零食”的产品矩阵,曾连续九年位列国内主流电商渠道坚果零食类目销量**。
不过,随着电商红利期逐渐消失,三只松鼠也开始向线下领域深入发展。《2019年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》中提到,2014-2015年开始,线上获客成本高过线下,线上渠道不再具备明显优势,从2015-2016年开始,电商大举布局线下已成历史大势。
数据显示,三只松鼠2020年度线下业务占比达26%,预计2021年度线下业务占比达到 33%-35%,而今年上半年线下营收已经达到30%。
三只松鼠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,未来线上各平台将实现平衡发展,线上线下实现均衡发展。公司业务布局重心在线下,核心能力依旧在线上,线上是起到与用户互动和触达的作用,线下全渠道的布局产生真正稳定的成交。
不过伯虎财经曾报道,由于深受互联网基因的影响,每一个到店的消费者对三只松鼠的价格敏感性极强。一位三只松鼠的加盟商曾对媒体表示,“10个进店的人里面就有1-2个人,拿着手机打开天猫,直接比价。这对实体店来说是个非常重的打击,线上完全压制了线下定价。”
对于线上价格对线下门店造成影响的情况,中国科技新闻网询问了三只松鼠的董秘办,对方回复称:“我们公司正在定制化一些货品,比如说线下可能会有一些**的货品,通过不同的货品解决价格的问题,目前还在逐步打造中,不可能一步到位。”
进军新领域 优化质量管控体系
三只松鼠在此次半年报中,重点提到对子品牌“小鹿蓝蓝”的建设。
此前,该公司曾对外表示,多品牌的建设一方面是因为发展需要,必须在不同的赛道上进行布局,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强调组织能力。当业务在专业领域多元化时,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晋升。在婴童食品方面,国内的婴童食品的品类基本上是舶来品,这让企业有着很大的创新空间,而三只松鼠的产品定位伴随着儿童整个成长生命周期。
随着三孩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育儿观念改变,婴童食品市场需求确实在逐渐提升,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。《2018年全球儿童零食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从2019年到2023年,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%到15%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。
不过,即便母婴领域是目前的热门赛道,新品牌想要做好也并非易事,首先是母婴产品的安全标准比较高,其次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如良品铺子、百草味等也已经推出儿童零食产品,未来竞争会相对激烈。
食品安全方面,三只松鼠采用的是代工模式,比较考验企业的管控能力,此前该企业也曾被曝出过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件。
对此,三只松鼠董秘办人员对中国科技新闻网表示,“这是三只松鼠创立以来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。我们已经建立了全产业链的质量管控体系,同时也在代工模式之外探索联盟工厂的模式,在新的联盟工厂模式之下,我们会通过品牌、资本、渠道、供应链管控的联合管理,把质量的管控做得更好。”
不过据他透露,三只松鼠的联盟工厂目前还在建设当中,明年应该可以建成使用。
数据显示,小鹿蓝蓝一经上线就开始高速扩张,连续11个月稳居全网宝宝零食类目**。但在今年上半年小鹿蓝蓝对归母净利润造成4848.89万元的亏损。对于亏损的原因,上述董秘办人员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,新品牌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,所以前期的成本投入会比较高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和图片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